30
前庭、罐区、站房、配套用房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35kg
2
卸油区、罐区
消防沙池
2m3
1
卸油区
消防铲
5
消防沙池
灭火毯
5
卸油区、加油区
2.6.4防雷防静电措施
(1)防雷设施
该项目的站房、罩棚、储罐区防雷类别为第二类。设置统一接地网,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的规定,其建、构筑物及其他场所的防雷设施配置和安装,能满足防止雷击的安全要求;依据广东省东莞市气象局核发的《雷电防护装置验收意见书》(粤雷验[2023]第SA-1-0019号)及东莞市气象服务中心出具的《广东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粤雷检[2023]SA-1-0163号)。
(2)防静电设施
①该项目的加油枪和加油机相连的输油软管及油罐车卸油时用的连通软管采用导静电的耐油软管。在油罐车卸车场地,设有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②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用金属线跨接。
③所有工艺金属设备、管道等,均与接地网就近连接,管道的始末段和分支处应接地,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作防静电跨接。所有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接地。
④该项目作业人员穿着防静电服装上岗,防止人员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静电。
2.6.5防渗(漏)措施
①埋地油罐采用内钢外玻璃纤维双层油罐,可防止油品渗漏。双层油罐内外层之间有全部贯通的夹层(内钢δ≥7mm,外层FRPδ≥4.5mm),夹层之间设置渗漏检测仪,具备防腐蚀防渗漏功能。
油罐设置卸油时的防满溢措施。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0%时,应能触动高液位报警装置;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5%时,能自动停止油料继续进罐。
油罐液位及双层油罐夹层间的渗漏检测可在线监测。
②埋地加油管道采用导静电的双层热塑性塑料复合管,并配备必要的检漏设施。
③该项目卸油选用自锁式快速接头,防止卸油过程自行挣脱。
④该项目选用自封式加油枪,防止在加油过程中的油品泄漏。
2.6.6油气回收及在线监测
该项目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卸油和加油均采用油气回收。为满足环保要求,设置了油气回收在线检测系统,对汽油罐气相系统压力实施在线检测,以保持系统微正压状态(工作正压2~3kPa, 工作负压1.5~2kPa)。
2.7安全设施施工、检验、检测情况
该项目包括埋地油罐4台,加油机10台,动力照明系统、工艺管道系统、自控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等,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图纸、施工规范、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施工,各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均经验收合格,进场使用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基本齐全。其施工质量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认为质量合格。防雷设施经东莞市气象服务中心检测,出具了《广东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粤雷检[2023]SA-1-0163号)。具体见《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
2.8设备、设施调试情况
该项目竣工后,于2023年6月对储罐、管道、加油机等设备、设施、装置进行了调试。
调试前,建设项目单位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编制完成了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对各项安全设施进行了检查调试,消防沙、灭火毯、灭火器等配备齐全,灭火器都在有效期内,卸车用的静电接地报警仪能正常报警,防雷接地良好,接地电阻符合要求,防雷设施经检测合格。
调试结果表明,储罐、潜液泵、加油机、液位计系统、油气回收系统、紧急切断系统等运转正常,加油机计量准确。
调试期间,设备、设施、装置运行正常,没有出现设计缺陷和事故隐患。
2.9安全生产管理
2.9.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人员
该项目建立了安全管理小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相关部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其他从业人员经企业内部安全培训掌握了岗位操作技术和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持证上岗。加油站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见表2.9-1,加油站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见图2.9-1。
表2.9-1 加油站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人员类型 |
证号 |
有效期限 |
发证/培训机关 |
备注 |
1 |
肖志坚 |
主要负责人 <![]() ![]() ![]() 发表评论
|